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加強生態修復 建設美麗中國
加強生態修復 建設美麗中國
周遠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了決策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蘊含著對人與自然關系規律的深刻把握、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引、對全體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深厚情懷,體現出科學自然觀、生態價值觀和系統治理觀,為我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提供了強大的政治引領、思想動力和精神激勵,也為我們今后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指明了奮斗方向,明確了任務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結合生態修復工作實際和實踐,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切實用二十大報告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做到學用結合、知行合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科學自然觀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生存發展要面對的最基本的關系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類在內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發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著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只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指出人與自然關系的極端重要性,闡明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客觀規律,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科學自然觀。結合生態修復工作實際和實踐,應從三個方面加深理解:一是樹立科學自然觀,必須強化生態保護觀。生態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和形態,是客觀存在的,并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和人類擾動而發生相應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保護與修復的關系上,保護是位于前端、主動性作為,而修復是處于末端、被動性行為。
我們必須主動作為,通過法制建設、規劃管控、用途管制、業務監管、執法監督等手段,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生態和資源進行全鏈條、全方位保護,切實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二是樹立科學自然觀,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違背自然規律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生態修復必須尊重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必然聯系,立足自然地理格局,注重客觀條件,重視各種剛性約束,適應地帶性規律,堅決克服各類違背自然規律的偽生態、假生態修復。三是樹立科學自然觀,必須堅持自然恢復為主。遵循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這一哲學基本原理,順應自然規律,利用自然條件,運用自然辦法,發揮自然生態系統內在的自我修復功能,采取保育保護、自然恢復、人工輔助等方法,助力生態系統恢復和生態功能提高。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厚植生態價值觀
厚植生態價值觀,在著眼生態自然功能、普適價值的同時,更要研究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國家的制度優勢,突出生態的社會價值。
立足生態自然價值。自然生態提供的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食物等,良好的生態是保障人類衣食住行和健康的基本條件。生態系統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海岸保護、保持生物多樣性、提升碳匯能力等多種功能,這些功能就是生態的自然價值,具有共性作用,也是生態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基礎。
突出生態社會價值。生態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解決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們黨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責任所在。因此在生態修復工作中,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做到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和服務。綠水青山作為優良生態環境的載體或體現,如果從政治和宗旨的高度、從民生和社會的角度,全面系統深入來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就不應簡單地理解為強調“綠水青山”的經濟價值,其核心要義是強調營造人民群眾福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極端重要性以及良好生態環境的極其珍貴性,即:重于金山、貴于銀山。在我國,這應該是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生態重要的社會價值所在。
實現生態經濟價值。自然生態功能是大自然的饋贈,是普惠性公共服務產品,但如果人們在維護、提升自然生態功能過程中有投入、有付出、甚至有犧牲,那么生態產品就具有自然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重價值,既有資源性的使用價值,又有資產性的經濟價值??梢哉f,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投入就是對生態產品生產的投入,生態功能提升就等于生態產品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加大對生態修復的投入和生態保護的補償,特別要加強生態保護補償政策的研究,建立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損害者賠償的政策導向和法律規定。當前,一方面應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定位和“三區三線”的劃定,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加大對生態保護地區經濟補償,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形成縱向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全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要求,流域之間、區域之間應建立不同形式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發揮有效市場的作用,形成橫向保護補償機制,積極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生態保護地區和群眾共享生態紅利,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強化系統修復觀
強化系統修復觀,既要樹立科學理念,又要付諸行動和實踐。
要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系統性、長期性破壞。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各種生態要素的機械組合,也不是部分生態空間的簡單疊加,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客觀作用。因此,一定要樹立生態系統生命共同體理念,這是開展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的思想基礎和工作前提。
要堅持系統觀念。注重自然地理格局的完整性、生態系統的關聯性和區域之間的系統協同性,從政策規劃、體制機制、資金項目等各方面對生態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逐步形成橫向協同、縱向統一、條塊結合的生態修復工作新格局,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和“單打一”問題,杜絕華而不實的盆景項目和嘩眾取寵的政績工程,努力提高生態修復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要強化生態修復目標的綜合性。圍繞“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作為生態修復的綜合性目標,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具有內在必然聯系:多樣性是穩定性的重要基礎,穩定性是持續性的必然要求。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重在提高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和服務;提高生態穩定性,重在提高生態系統質量,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持續性,重在保證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論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精華和理論品格,闡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揭示了自然界內在的客觀規律,從思想論、方法論上指明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向和路徑。我們要在部黨組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項任務,努力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邁出新的步伐、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