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黃海石油與天然氣成礦區區域成礦規律研究成果豐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公布了“黃海石油與天然氣成礦區區域成礦規律研究”課題取得的主要成果。
該課題歸屬于“中國礦產地質志”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承擔。該課題主要目標任務是在現有地質工作程度基礎上,匯總與總結黃海海域公開的石油與天然氣及砂礦成礦區地質背景、成礦區礦產資源現狀等成果資料,研編相關圖件,為全國礦產地質與成礦規律研究提供資料支持。加強對黃海礦產礦情的掌握,提高礦產地質科學水平,實現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資源和區域發展規劃、礦產勘查部署,為礦業界礦產勘查、開發,提高礦產資源保證程度服務和為地質界科研院所、院校科研與教學服務的國家目標。最終預期成果是出版《中國礦產地質志·黃海卷》。
匯集了黃海油氣資源與固體礦產資源全貌?!吨袊V產地質志·黃海卷》約12.5萬字,志書內容系統全面。在黃海油氣與固體礦產資源成果資料基礎上,項目組系統總結了黃海成礦區區域成礦規律,闡述了黃海中新生代盆地地層分布、構造沉積特征、油氣成藏地質條件、砂礦成因類型等,總結了盆地油氣成藏模式和成藏規律,劃分了盆地的含油氣系統,初步分析了海相中-古生界新層系的調查勘探目標。
厘定了北黃海盆地生儲蓋組合特征。北黃海盆地發育3套烴源巖,主要發育侏羅系、白堊系扇三角洲、濱湖相砂巖等兩套勘探層系,縱向上存在3套有利的生儲蓋組合。
厘定了南黃海盆地中新生界生儲蓋組合特征。下揚子地區蘇北-南黃海盆地發育了巨厚的中-新生界陸相烴源巖系和有利的儲蓋層,項目組將南黃海陸相中-新生界劃分為3套有利生、儲、蓋組合。
預測了黃海中-新生界油氣資源遠景區。通過綜合分析,項目組預測了黃海油氣有利遠景區,可以劃分為4個Ⅰ類有利區;2個Ⅱ類有利區。
識別了南黃海海相中-古生界三大地震反射標志層。項目組研究認為,南黃海嶗山隆起存在3套具有平行-亞平行結構、中-強振幅和連續-較連續地震反射特點的地層。第Ⅰ標志層為上石炭統-下二疊統灰巖夾鈣質泥巖及泥灰巖。第II標志層為下志留統高家邊組泥頁巖。第III標志層為下寒武統泥頁巖-震旦系上部泥質白云巖。
深化了黃海海域砂礦資源的分布特征和成因類型的認識。黃海砂礦資源種類多樣,分布廣泛,受到入海河流、波浪、潮汐、海流等水動力條件及地形、地貌條件制約,區域特色明顯,賦存形態多樣。已發現砂礦按其成因可分為海積、沖積、風積、湖積和混合成因類型。砂礦形成主要受基巖類型、氣候條件、地貌類型、海岸帶穩定狀況、礦物性質、新構造運動及海平面變化等控制因素。
預測了黃海海域建筑用砂礫石資源潛力。目前已探明4個淺海建筑用砂礦床,儲量超過1億噸。(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