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堅持”讓湖南省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見效
近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湖南省自然資源系統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系統推進自然生態保護修復。
堅持規劃引領,以高水平規劃構建自然資源生態文明新格局
堅決貫徹黨中央“多規合一”改革部署,省市縣成立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建立,“三區三線”劃定啟用,帶位置落實418.89萬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圍繞“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總體格局,將生態保護修復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編制《湖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在全國第一個發布省級“十四五”生態修復規劃,科學編制第四輪礦產資源規劃——《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市縣總規全部通過省級審議,長株潭都市圈專項規劃正在加快推進。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和湘江科學城規劃正式確定。分類推進村莊規劃應編盡編,累計完成1.8萬個村莊規劃編制。強化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著力構建“一江一湖三山四水”國土空間生態保護格局。打造省市縣互聯互通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強化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堅持統籌自然恢復與工程治理,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積極爭取國家資金,2022年成功申報國家“十四五”期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工程,并連續兩年成功申報中央資金支持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共獲中央財政支持26億元,是全國兩個成功申報山水工程并連續兩年成功申報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的省份之一。全面完成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現修復總面積18214公頃,帶動貧困山區30萬人民脫貧致富,解決6.8萬人生活飲水難題。加快推進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修復總面積36730公頃。積極推動實施邵陽、懷化及郴州、衡陽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協調省級財政安排4.58億元,推動湖南省于2022年至2023年完成3442公頃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堅持統籌推進,多措并舉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省本級和衡陽市、岳陽市、常德市、郴州市、南山國家公園等探索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省級建立并落實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并將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納入四類國有資產之一進行專項報告。省級層面設立了湖南地質勘查基金,目標總規模20億元,用以推動礦產資源儲備管護。岳陽市和常德市構建了制度性濕地管護機制。南山國家公園積極推進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特許經營模式。全省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和網格田長的“5+1”田長制工作體系,全省耕地數量連續兩年實現凈增加。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將綠色礦山建設情況納入市(州)、縣(市、區)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考核內容。截至目前,湖南省共建成綠色礦山411家,總數為中部省份第一。扎實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2022年,湖南省廳連續3年獲評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優秀單位。
堅持技術攻關,依托“天空地網”精準推進碳匯監測
作為自然資源部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試點省份,湖南省立足“天空地網”自然資源綜合監測技術優勢,率先在自然資源領域開展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技術研究,為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提供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為未來全省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示范。針對南方丘陵區不同生態系統典型特征,開展生態系統碳匯監測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發了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系統。完成了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核心區生態系統碳儲量本底調查、年度碳匯監測和生態產品總值核算。編制生態保護修復區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與評價分析報告,對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成效進行評估,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了科學依據。(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