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重點關注三方面!專家談東北強降雨地區地質災害防范

信息來源 :湖南礦業網      發表時間 :2023-08-15 08:45:48

8月初,第五號臺風“杜蘇芮”北上,給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帶來強降雨。8月10日~13日,第六號臺風“卡努”又給東北地區帶來新一輪降雨過程。兩期降雨疊加,遼寧、吉林、黑龍江地區發生地質災害風險進一步增高。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災害,自然資源部于8月8日提級提前啟動地質災害防御Ⅲ級響應,派出專家工作組趕赴東北三省,協助指導地方提前采取措施,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此次降雨過程中,東北地區地質災害防范如何?強降雨地區地質災害防范要注意哪些方面?就此,中國自然資源報記者采訪了自然資源部專家工作組成員、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正高級工程師陳紅旗。
  地質災害易發區集中在東部北部
  陳紅旗告訴記者,東北地區屬于季風氣候、降雨較多,緯度較高、蒸發量較小,一般土壤較為濕潤。這里的地質災害易發區,主要分布在其東部、北部山區,遭遇強降雨容易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隱患。由于溪流發育、表土松散、雜木較多,容易造成局部雍塞,從暴雨到地質災害的復合鏈生性特點也較突出。礦山廢棄采空區,在強降雨期間也可能出現地面塌陷情況。但與我國西南山區相比,這里地質災害規模相對較小。這次降雨過程沒有造成重大災情險情,一方面是臺風路徑及雨量不大,另一方面是重大風險隱患周邊受威脅群眾已經避險撤離。在居住區、景區、道路、礦山、水庫下游等重點部位,各項防御措施針對性較強。
  地質災害防御專家一線支撐指導
  陳紅旗介紹,早在汛期之初,根據自然資源部對全國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部署,中國地質調查局選派271名專家,采取常態駐守和機動防御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在汛期下沉一線,直達基層,與各省駐縣包鄉技術隊伍一道為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趨勢研判、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風險區雙控管理、監測預警和避險轉移等工作提供有效技術支撐,同時協助基層完善防災預案,為重大災情險情救援處置提供技術咨詢,有效解決基層技術力量不足問題。其中有21名專家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上一輪強降雨過后,遼寧、吉林、黑龍江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頂格處置,積極應對,防災取得一定成效。但連續作戰也帶來疲倦、厭戰、松懈的可能。這次增派專家工作組,主要是到高風險縣、鄉、村,指導會商研判、巡查監測、風險預警、避險疏散等工作,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強降雨地質災害防范需要關注三方面
  “基于東北地區地質災害特點,應對極端降雨過程,尤其需要關注三方面問題?!标惣t旗表示,一是增強風險意識。臺風降雨多有極端性、不確定性強,防御應對要有極限思維。譬如,當預警區發生變化時怎么辦,當接連遭遇災害時怎么辦,當通信中斷道路不通時怎么辦,這些需要有所考慮。二是加強景區風險管控。到東北避暑度假人員較多,應盡早發警示,落實滯留旅客游客安排。三是嚴防次生災害。及時通報雨情、上游水情,留意周邊風險,提前考慮到次生災害應對方案。
  如何做好強降雨過程地災防御,他建議,在雨前,各級黨委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通過加密會商研判,盡早明確高風險區,針對受威脅人員提前制定避險轉移方案,加強預案檢查核查,提前將關鍵防御力量預置到重點部位,確保遇有風險時能按風險等級迅速啟動預案,落實防御響應措施。在降雨過程中,群眾要按照預案,服從指揮,多留意房前屋后、開挖堆填處、上下游左右坡的異常,要主動規避風險、防范風險。在強降雨過后,應查看一下已有隱患是否變化、是否出現新的隱患,優化后續防治安排。
  “目前,在三省的東部、北部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大量干部、群眾、專家、專業隊伍正在野外巡查排查,8月份汛情雨情較重,建議明確不同時段計劃安排,要密切關注,也要注意自身安全。”陳紅旗提醒。
  極端天氣地災防治面臨挑戰
  陳紅旗表示,經歷近期強降雨檢驗,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前期對“七下八上”關鍵期地質災害形勢的研判、部署整體符合實際情況,調查、監測、防御、治理四方面措施正在發揮有效作用,最大程度避免和減輕了損失?!皯獙O端天氣地質災害,無論是理論認識、防治技術均遇到不少挑戰。”陳紅旗坦言。例如,當前局地極端降水,雨量、落區都有很大不確定性,加上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隱蔽性,地質災害風險預警經驗模型與判據適用性受限。又如,一般的地質災害防災預案措施,是以往年規律為基礎的。常態看應是最優的,但在遭遇二次或次生災害、或需要二次轉移、或者道路通信中斷等極端情況下,該怎么辦,有待進一步總結來自鄉村社區的臨機處置經驗。再如,在經歷持續強降雨的區域,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轉化加劇,地質巖土體穩定性受強烈擾動,過去的固溝、護坡、排水、乃至地下工程如何進一步提高工程地質安全設防標準,從長期規劃看也需要加以考慮。(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