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全國地面沉降狀況基本查明,基建要避開這些區域!

信息來源 :湖南礦業網      發表時間 :2023-06-08 08:40:44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公布了“全國地面沉降遙感地質調查與監測”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該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承擔。通過項目實施,利用InSAR技術持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區、汾渭盆地和長江三角洲三大重點沉降區地面沉降年度監測工作,把握重點區域地面沉降發展態勢,直接反映了區域地面沉降發展規律與防控效果;同時開展全國地面沉降易發區、地下水超采區、沿海城市等地面沉降摸底調查工作,形成了有效覆蓋平原、盆地、三角洲等易受地面沉降影響區域的中國地面沉降現狀一張圖,明確我國地面沉降狀況。
  基本查明全國地面沉降狀況。項目實現了已有工作區和補充調查區的地面沉降全覆蓋,研究編制了“中國地面沉降現狀圖”,有效覆蓋面積約216萬平方千米,明確了我國地面沉降現狀,在部分地下水超采區發現了大范圍區域性地面沉降,揭示了當前我國地面沉降發生發展的基本特征。
  全面掌握地面沉降重點防治區年度動態變化特征。項目持續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區、汾渭盆地、長江三角洲地區三大重點沉降區年度動態監測,實現了重點沉降區年度動態變化的全面掌控,明確了各地區地面沉降的發展特征和變化趨勢,反映了各地地面沉降防治效果。
  初步構建區域性地面沉降與地下水開采量關系模型。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區域性地面沉降發生的主要誘因為地下水等流體資源的開采利用,而地下水開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又與該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密切相關。工作中,項目組以北京、衡水為研究區開展了地面沉降與區域地質、產業結構以及地下水開采的時空相關性研究,初步構建了一定時期內基于InSAR技術獲取的年度地面沉降量與地下水位最大水頭降深之間的關系模型,為下一步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地下水控采等措施的開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科學圈定線性工程沿線地面沉降防治重點區段。途經華北平原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南水北調東線等大型線性工程穿越嚴重地面沉降區,重點地區的年度地面沉降監測工作明確了沿線沉降場分段差異與發展態勢,為重大線性工程選線、主要區段沉降防控對策提供了基礎數據。
  持續完善了區域性地面沉降InSAR調查與監測工作體系。針對InSAR技術與成像雷達技術的不斷進步,項目組逐步完善區域性地面沉降InSAR調查與監測工作體系,分析多源SAR數據與方法適用性,充分利用多源數據擴展相關形變調查與監測應用;研發的高頻觀測條件下基于TCP的InSAR時序分析方法及其應用示范,實現了技術方法由區域地面沉降場調查向目標監測的轉變。(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