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地礦專家劉益康:尋找礦產勘查企業家
這里講的礦產勘查企業家,僅指從事礦產勘查的企業的經理人員。這類企業,以礦產勘查為業,“產品”是預期可供開發的礦產地,目標是風險投資的高成長。全球有數以萬計這類上市和未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就是礦產勘查企業家。在國內,這類企業還非常非常稀少,礦產勘查企業家的隊伍尚未形成。
2011年5月30日,在《中國國土資源報》的理論實踐版,對筆者有個專訪,以《沒有改革的陣痛,就沒有地勘企業家》為題刊出。這里就把這篇訪談,增刪修改,以《尋找礦產勘查企業家》為題,納入本隨筆之中。
現在,中央已經明確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的改革方向,就是推進“改制轉企”。地礦局、隊的商業性礦產勘查,應當屬于這一類。企業化的改革,是大勢所趨。通過推進企業化改革,形成一批真正有競爭力的礦產勘查市場主體,同時催生一批礦產勘查企業家。
那么,在地礦局、隊的改革過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礦產勘查企業家?怎樣才能造就和培養這樣一批礦產勘查企業家?首先,要營造礦產勘查企業家體制環境和平臺,地礦局、隊礦產勘查企業化改革陣痛這一關,遲早是一定要過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礦產勘查是每個礦山生命周期的組成部分,也是礦業這個行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明確了定位,礦產勘查是“產業”,而并非“事業”?!笆聵I”是用納稅人的錢,為全民服務的。例如,義務教育的中小學、氣象預報、衛生防疫、植物保護、應急救援等。而礦產勘查的成果,一個含有可采儲量的礦產地,只能為特定的實體帶來利益,因此礦產勘查不能稱為“事業”。只有明確了礦產勘查的“產業”定位,才會明白,為什么礦產勘查單位的改革,要摘掉“事業”的帽子。
1986年4月25日,萬里同志在全國地礦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就提出了“三化”的改革目標,除了地質資料商品化、地質隊伍社會化以外,明確指出了“地質普查勘探單位企業化”的改革方向,上文的“三化”是萬里同志的原話。1988年,《中國地質經濟》創刊號,把企業化表述為“地勘單位應作為企業,具有自主經營權,成為名副其實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
從“三化”的改革目標的提出至今,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地質普查勘探單位企業化這項改革,現在還在路上,進展不順。耳朵已經聽出繭子的“過渡期”,也不知道到底要過渡到什么時候。百局千隊、百萬地質大軍,沒有經歷過改革中企業倒閉的痛苦,也沒有做成全球跨國公司的喜悅,成了一大群長不大的“不死鳥”。“戴事業的帽子,走企業的路子”,利益兩頭占的思路,長期以來,在地礦局、隊內,占據了輿論高地,是受到上上下下廣泛歡迎的選擇。產業部門的設計科研院所,在20年前推行企業化,如今已經走上了康莊光明大道。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不管是什么主客觀因素,地勘局、隊一直延宕礦產勘查企業化改革,所以造成了今日的尷尬與困境。
要建立礦產勘查企業家隊伍,首先要有企業這個平臺,企業化這一關、改革陣痛這一關,一定要過。很可能還是生死關,會倒下一批,但也一定要過。就像伍子胥過昭關,不過是死,過也很可能死,為此一夜熬白了頭,是必然的。不能以礦產勘查的高風險、政策不到位、歷史的包袱重為由,拖延企業化的步伐。要向產業科研設計院所企業化之路學習,要向森工集團等經歷過大磨難的企業學習?,F在只有很少數的地勘單位,殺出了一條血路。實際上,不少地勘局、隊已經認識到,事業體制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生存的安全閥,又是發展的玻璃天花板,魚和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
將地勘事業單位的領導層和礦產勘查企業的經理層,進行對比,二者在運作思路和運作模式上,差異很大。要轉化為礦產勘查企業家,要有一次必要的“轉身”。
一是理念的轉身。礦產勘查公司必須滿足投資者的要求,投資礦產勘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當然,必須找到礦才能盈利,找到大礦、好礦,就能獲得超額的回報。現在需要回答的,是對上級主管部門的任務負責,還是對風險勘查投資者負責;是把礦產勘查當項目來完成,還是當成公司的經營來做;是追求探獲資源量的多少,還是考慮開發的可能性和盈利;是按規定和固化的規范、定額運作,還是關注勘查效益的優化;是寄希望于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支持,還是面向國內外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籌融資,等等。
二是心理的轉身。地勘事業單位的領導層,向礦產勘查企業家轉型,不但要有管理理念和技術經濟層面思考的“轉身”,還要有心理和心態的“轉身”。有一位國家事業局的計劃處處長,他毅然放棄這一握有大權、前途光明的職位,創建了一家自己的礦產勘查公司。他說,做企業家最大的困難是戰勝自己,戰勝進入市場后無依無靠的恐懼,戰勝自己過去處處受人尊敬和照顧的習慣,告別官本位理念,要敢于嘗試做企業家的酸甜苦辣,敢于踏上充滿風險和挑戰的勘查創業的歷程,要能夠在客戶面前彎下腰桿。他說,這是一名地勘企業家的基本素質,否則就不要下海戲水。
要在投資決策、籌融資金、勘查實施、經濟可研、并購轉讓、企業管理的商海實戰中,讓地勘人才鍛煉成長為地勘企業家?怎樣才能造就礦產勘查企業家?要“撤掉事業單位的板凳,把鐵飯碗改成瓷飯碗”,以企業法人代表的身份,走向市場。讓地勘單位管理者以企業人的身份,在國內外勘查市場的競爭實戰中去求生存、謀發展。
這一步遲早要走,不能把這項改革無限期地推后,這對礦產勘查的長遠戰略發展是不利的??梢灶A料,同其他產業一樣,通過市場,大浪淘沙,會有一大批決策錯誤、理念錯位、經營不當、管理不善、運氣不好的地勘企業倒閉。要想在成為礦產勘查企業家后,個個都能活出來,個個都過得光鮮,是絕對不可能的,肯定比在事業體制內當一個什么“長”,要艱難辛苦得多。但一定也要看到,同其他產業一樣,也會有一批礦產勘查企業家脫穎而出,也會有一批有競爭力的礦產勘查企業屹立于國內國際礦產勘查市場。
對于地礦局、隊企業化改革的困難,應該有充分的準備,一定要從維護大局穩定出發,對地勘事業貢獻一生的老職工可以規定對一個特定年齡以上的職工,保持事業人的退休待遇,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政策”的措施,或者像四川省那樣,出臺一個更為寬松的政策,把推進地勘單位企業化的改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