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找礦突破大討論:讓機制創新再促老礦山“挖潛”
讓機制創新再促老礦山“挖潛”
當前,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正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地礦行業也在集中智慧,為提升找礦效率、盡快實現增儲上產而調研思考。我國于2004年開始組織實施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在有資源潛力和市場需求的老礦山周邊或深部,新發現并查明了一批資源儲量,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獲得了非常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原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承擔了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實施效果評估任務,連續3年對專項進行跟蹤調研評估。筆者認為,充分總結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經驗,對實施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成 果
可觀的新增資源儲量,使“資源枯竭”礦業城市重煥生機
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是我國首次組織開展的政策扶持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時間是2004年至2010年。
危機礦山是指在現有開采利用技術、開采能力條件下,保有可采儲量的服務年限不足5年(嚴重危機)、10年(中度危機)、15年(輕度危機)的國有大中型礦山。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在全國共實施了230個項目、52個礦產預測項目和新技術新方法項目;累計投入資金3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億元、地方財政補助資金2.8億元、企業配套資金13.2億元。
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實施,取得了豐碩成果:
——探獲可觀的資源儲量,供礦山企業直接開發利用。截至2010年底,230個勘查項目共新增資源儲量:原煤54.5億噸、金669噸、鐵礦石10.5億噸、銅327萬噸、鎢40.8萬噸、錳礦石1071萬噸、鉛鋅848.9萬噸、磷礦石2.63億噸、銀1.02萬噸、銻42萬噸、高嶺土2.11億噸、鉻鐵礦石47.2萬噸、鋁土礦石1144萬噸、石墨386萬噸、鋰2664噸、鈹7004噸。據初步估算,新增資源儲量的靜態工業總產值達萬億元,潛在利潤數千億元。
——經濟社會效益顯著,老礦山和礦業城市重煥生機。通過專項的實施,平均延長礦山開采年限17年,使219座瀕臨關閉的老礦山重新煥發生機,穩定職工就業60萬余人,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其中,內蒙古蘇尼特右旗金曦金礦等兩個礦山延長開采年限100年以上,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磷礦等15個礦山延長開采年限50年以上,遼寧省阜新八道壕煤礦等11個礦山延長開采年限30年以上,山西省靈丘縣支家地鉛鋅銀礦等16個礦山延長開采年限20年以上,湖南省安化縣渣滓溪銻(鎢)礦等37個礦山延長開采年限10年以上。一些面臨資源枯竭的礦業城市,也因找礦專項而獲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和轉型時間。
——增強了礦山企業投資找礦的熱情。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中,由于中央財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的投入,降低了礦山企業的勘查風險,促進了國有礦山企業主動投資礦產勘查、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機制的建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取得初步成果后,一些礦山企業進一步投入資金,加大后續勘查力度,并由此培養了一批礦產勘查的技術人才。
——促進了地質找礦技術進步與理論創新。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取得突出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資金和技術兩輪驅動。政府主導,礦山企業、地勘單位和科研單位相結合的合作方式值得推廣。專項實施過程中,通過統一的技術指導機構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組織全國28個省(區)、168個地勘單位、31個科研團隊、230個礦山企業及100多名資深專家參與專項實施,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研發了適合礦區復雜條件下的關鍵技術,深部找礦技術取得了重大進步。而后,“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啟 示
“就礦找礦”是增加資源儲量的有效方式,
財政資金拉動增強企業勘查投資信心
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成功,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帶來了啟示。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就礦找礦”是增加資源儲量的有效方式。礦床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規律,受地球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化及不同時期地域成礦條件的差異與變化影響,礦床一般具有叢聚性分布和帶狀分布等特點。在礦山的深部和外圍“就礦找礦”是國內外眾多礦床擴大儲量的重要方式。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實施,證明了掌握成礦規律,是實現資源儲量突破的有效途徑。
二是財政資金拉動增強企業勘查投資的信心。之前礦山企業對外圍和深部找礦心中沒底,不敢投資勘查,而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則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中央財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與礦山企業資金相匹配,共同投入“探邊摸底”,減輕了礦山企業的投資風險,調動了礦山企業投資勘查的積極性。
三是科學組織管理發揮了協同效應。在找礦專項實施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分工負責”的原則,建立起了部、省(區)廳、監審專家、礦山企業、勘查單位層次清晰、責任明確、運轉有序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尤其是項目實行的監審專家制度保證了各項工程的施工質量,提高了找礦效果。項目辦與專家委員會、各省項目主管部門、項目承擔單位、勘查單位、外協單位、監審專家組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相互協調,形成了部—廳—市局—礦—隊順暢的組織體系,很好地完成了項目的立項、設計、年度工作方案與成果報告初審、野外工作驗收、資料匯交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建 議
加強與老礦山企業找礦合作,
對深部找礦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基于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成功經驗,筆者從機制創新的角度,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加強與老礦山企業的找礦合作。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將重要礦山深部作為重點部署的“四區”之一,在已有的大型資源基地,優選國家急需、成礦條件有利、資源潛力大的在采礦山,開展探邊摸底、攻深找盲、深勘精查,不僅符合地質找礦規律,而且投資少、前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促進。其中的重點是促進商業性勘查的方式,合作方式很關鍵。例如,在礦山深邊部部署開展大比例尺找礦預測項目,評估礦山資源保障程度,評價接替資源潛力,提出礦山深邊部勘查工作建議,可以降低商業性勘查風險,對引導商業性勘查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利用戰略行動平臺深化與礦山企業的技術、信息交流合作,為其資料收集、實驗測試等提供幫助,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
其次,對深部找礦投入提供資源稅費抵扣支持。為激勵老礦山投入深部找礦,建議在資源稅征收方面增加深部找礦勘查投入抵扣優惠,如同每年的個人所得稅有專項扣除政策一樣,投入深部找礦或其他勘查找礦都可以有抵扣政策,提高礦山企業勘查投入的積極性。有國家的技術和信息支持,也有稅費優惠支持,能讓礦山企業降低風險、增強信心,敢于向外圍和深部探索。
最后,適度調整礦業權管理政策。對從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礦山企業,應當允許其以協議方式取得本礦山外圍和深部的探礦權。同時,發現可利用資源后,還可以利用其現有的生產設施、技術手段和技術人員。這對礦山企業有益,對社會資源也是一種節約。(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