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發文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工作 分區分類推進,年底前完成編制單元劃定
3月23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各地要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定工作,并結合“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治理的需要,及時啟動實施層面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
《通知》要求,積極發揮詳細規劃法定作用,分區分類推進詳細規劃編制,強化技術支撐和組織實施,提高詳細規劃的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城鎮開發邊界內存量空間要推動向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發展,增量空間要強化單元統籌,防止粗放擴張。
《通知》明確,詳細規劃是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等城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以及實施城鄉開發建設、整治更新、保護修復活動的法定依據,是優化城鄉空間結構、完善功能配置、激發發展活力的實施性政策工具。詳細規劃包括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及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等類型。各地在“三區三線”劃定后,應全面開展詳細規劃的編制,并結合實際依法在既有規劃類型未覆蓋地區探索其他類型詳細規劃。
根據《通知》,詳細規劃編制要按照城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的理念,結合行政事權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和安全功能需求劃定編制單元,將上位總體規劃戰略目標、底線管控、功能布局、空間結構、資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分解落實到各規劃單元,加強單元之間的系統協同,作為深化實施層面詳細規劃的基礎。各地可根據新城建設、城市更新、鄉村建設、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需求和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區域一體、綠色發展等要求,因地制宜劃分不同單元類型,探索不同單元類型、不同層級深度詳細規劃的編制和管控方法。
《通知》明確,詳細規劃要以國土調查、地籍調查、不動產登記等法定數據為基礎,加強人口、經濟社會、歷史文化、自然地理和生態、景觀資源等方面調查,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深化規劃單元及社區層面的體檢評估。通過綜合分析資源資產條件和經濟社會關系,準確把握地區優勢特點,找準空間治理問題短板,明確功能完善和空間優化的方向,切實提高詳細規劃的針對性和可實施性。
針對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存量空間,《通知》提出要以常住人口為基礎,針對后疫情時代實際服務人口的全面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優化功能布局,逐步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空間結構,提高城市服務功能的均衡性、可達性和便利性;要補齊就近就業和教育、健康、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完善慢行系統和社區公共休閑空間布局,提升生態、安全和數字化等新型基礎設施配置水平;要融合低效用地盤活等土地政策,統籌地上地下,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土地混合開發和空間復合利用,有序引導單一功能產業園區向產城融合的產業社區轉變,提升存量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和空間整體價值;要強化對歷史文化資源、地域景觀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在詳細規劃中合理確定各規劃單元范圍內存量空間保留、改造、拆除范圍,防止“大拆大建”。
針對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增量空間,《通知》提出要以規劃單元統籌增量空間功能布局、整體優化空間結構,促進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和區域一體協調發展,避免增量空間無序、低效;要嚴格控制增量空間的開發,確需占用耕地的,應按照“以補定占”原則同步編制補充耕地規劃方案,明確補充耕地位置和規模??傮w規劃確定的戰略留白用地,一般不編制詳細規劃,但要加強對開發保護的管控。
《通知》明確,對于重點地區編制詳細規劃,自然資源部門應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城市設計指南》開展城市設計,城市設計方案經比選后,按法定程序將有關建議統籌納入詳細規劃管控引導要求。鼓勵地方按照“多規合一”、節約集約和安全韌性的原則,結合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設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或修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日照、間距等地方性規劃標準,體現地域文化、地方特點和優勢。同時,要加快推進規劃編制和實施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有序實施詳細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全程在線數字化管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能。
《通知》提出,應當委托具有城鄉規劃編制資質的單位編制詳細規劃,并探索建立詳細規劃成果由注冊城鄉規劃師簽字的執業規范。此外,要健全公眾參與制度,在詳細規劃編制中做好公示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據悉,《通知》主要聚焦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如何編制問題進行部署,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自然資源部將另行發文部署,并逐步健全詳細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對全域、全類型、全要素、全過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全面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