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法鹽湖提鋰:鋰資源利用率翻倍
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技術的突破,使國內鹽湖資源開發提速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可能。
“從資源的利用率來說,老鹵曬制過程中,超過一半的鋰資源會流失?!眰鹘y的老鹵提鋰不僅需要經過(攤曬鹵水、提鉀等形成老鹵,使鋰離子富集后再進行提鋰)一系列頗為復雜的步驟,且會損失大量鋰鹽。而據專家計算,利用“吸附+膜”的新工藝從原鹵提鋰,可將資源利用率提高一倍。
藍曉科技是國內第一家可將“吸附+膜”工藝大規模產業化的企業。經過多年迭代,公司技術從只能吸附,將低鋰濃度、高鎂鋰比的鹵水做成濃縮鹵水,到如今提鋰工藝已可下延至碳酸鋰成品。在察爾汗鹽湖采礦區擁有豐富鋰資源的鹽湖股份,也已突破超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技術。此外,目前在吸附與膜路線上,相關技術與材料的主要提供商還有久吾高科、倍杰特等公司。
鹽湖提鋰技術的突破,助力了迫在眉睫的鹽湖資源開發,多項政策亦在推動國內鹽湖產業轉化的進度。作為鹽湖資源“大戶”,青海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重點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吸附+膜”法已成鹽湖提鋰主流
鹽湖鹵水中的鋰元素通常與鉀、鈉、鎂、硼等多種元素共存,提鋰關鍵在于“鋰鎂分離”,因不同鹽湖資源之間稟賦差異巨大,業內總結鹽湖提鋰工藝是“因湖而異”,提鋰新技術路線多元,包括沉淀法、電滲析法、納濾膜法、萃取法、吸附法、膜法、煅燒浸取法等。
在眾多提鋰路線中,“吸附+膜”法耦合工藝已脫穎而出。久吾高科新能源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顧俊杰近日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吸附+膜”法已成為目前業內公認的最主流的技術路線。
顧俊杰分析,“吸附+膜”法相對最傳統的沉淀法的優點在于:一是投資少、周期短,不需要建設鹽田;二是生產周期短,沒有12-18個月的曬鹵過程;三是適應性強,大多數的鹽湖都能夠用吸附和膜法的耦合工藝來實現工業化的鋰資源開發。
此外,從資源的利用率來說,老鹵提鋰的曬制過程中,鋰資源流失很嚴重,吸附膜法適用于原鹵提鋰,有更高的資源利用率。
藍曉科技即專注于吸附分離技術,公司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介紹,在鹽湖提鋰領域,從市場化角度能提供技術方案的企業中,藍曉科技是首家大規模產業化的。該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大規模產業化并持續貢獻產能的核心工藝,就是吸附技術。鹽湖鹵水流經吸附設備后,提高了鋰濃度,降低了其他雜質,使低濃度的鹵水變成鋰含量非常高的合格液。接著,合格液再經過膜這道工段進行濃縮,最后進入到碳酸鋰沉淀環節。
鋰鹽企業藏格礦業在察爾汗鹽湖擁有年產兩萬噸碳酸鋰產線,目前已建成的1萬噸LCE產能技術設備就是由藍曉科技提供。而據藏格的公告,2017年末在察爾汗鹽湖提鋰驗證試驗取得成功。按照公司的表述,當時這項驗證從鹵水中順利生產出公斤級的電池級碳酸鋰產品。
彼時,鹽湖提鋰“前途未卜”,還沒有形成成熟、主流技術的共識,多種技術路線都在嘗試,很多人甚至認為鹽湖提鋰只是一個概念。前述藍曉科技人士回憶道:“經過20多年吸附技術的深耕和產業化經驗積累,公司已打通了吸附法提鋰整線技術,把一件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font>
如今,藍曉科技已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鹽湖鹵水吸附法提鋰技術、碳酸鋰精制除雜技術,其中包括材料、工藝、裝置和系統集成,以及沉鋰母液回收、碳酸精制除硼、金屬鎂精制從鹽湖氯化鎂鹵水中除硼等技術工業化應用。且公司技術在高、中、低濃度的,不同區域的鹽湖中均可適用。
據悉,目前藍曉科技提供以吸附法為主的提鋰工藝路線,合作項目覆蓋青海地區、西藏地區以及新疆地區。據介紹,目前公司客戶對應的鋰鹽產能達8萬噸,包括青海的億緯鋰能、藏格、錦泰鋰業,西藏地區的西藏國能項目,新疆地區的國投羅鉀項目,以及海外的西藏珠峰旗下項目。此外,公司還有班戈錯鹽湖、拉果錯鹽湖、比亞迪600噸等中試項目,尚未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階段。
財聯社記者整理公開資料獲悉,目前在吸附與膜路線的相關技術與材料的主要提供商有藍曉科技、久吾高科,此外,唯賽勃、沃頓科技、倍杰特等國內膜廠商目前已有鹽湖提鋰相關訂單。
技術瓶頸逐步突破 鹽湖資源亟待開發
去年以來,加拿大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三家中國公司剝離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此前,澳大利亞也已收緊了對外國企業投資鋰礦公司的限制。同時,鋰資源儲量占全球65%的南美三國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擬建立“鋰歐佩克”,以加強對鋰資源控制。
對國內企業而言,鋰原料對外依存度偏高已讓能源安全的“信號”響起。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此前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表示,對石油來說,依存度高于70%即超過了國家能源安全風險線。“目前我們自己能夠生產和消耗的鋰,大部分來自外購,對外依存度達70%左右?!?/font>
據USGS數據,中國鋰資源儲量占全球總量的7%,排名世界第四,但鋰鹽產能已占世界70%。從資源稟賦來,國內鋰資源分為鹽湖、鋰輝石、鋰云母三大類,儲量分別占比62%、29%、9%。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9》,我國鋰礦潛在資源量約1億噸,其中鹵水鋰約9250萬噸,占比高達91%。
鋰資源占比最大的鹽湖資源,卻是開發最少的一類,只因鹽湖多分布在青海、西藏高海拔區域,生態較為脆弱,配套基礎設施缺乏,不利于規?;a,并且資源屬性一般,低鋰離子含量和高鎂鋰比導致開發難度較大。
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高原鹽湖鋰資源開發的瓶頸已逐步突破,相關政策、規劃亦配套推進。據青海省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過去5年,當地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已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業集群。其中,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線。
今年1月16日消息,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青海省加快推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促進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臺27條具體措施,助力青海省鹽湖產業發展。該通知要求,做大鋰電材料規模,做強鋰電產業鏈。擴大金屬鋰產能,做優輕金屬合金和鋰儲能材料,打造世界級鋰產業基地。
另據《青海日報》最新報道,為加快推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促進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青海代表團建議,加大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支持力度。青海代表團在建議中提到,要加強鹽湖資源開發組織領導與頂層設計,形成上下游、全方位協同推進鹽湖資源綜合高效循環利用的合力;協調央企共同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為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供資金要素保障;加大國家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政策落實,推動鹽湖產業集群強筋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