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從2022(第十一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鐵礦石作為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對維護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有壓艙石作用。
近日,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2(第十一屆)中國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聚焦高質量建設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實現鋼鐵原材料保供穩價等熱點議題,通過政策解讀、形勢分析,就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如何實現安全健康可持續提出相關路徑建議。
西鞍山鐵礦區建成后的效果圖
1.國內鐵礦石需求將長期居高
作為鋼鐵工業的“糧食”,鐵礦石占鋼鐵企業生產成本的50%左右,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價格波動,對企業收益影響很大。穩定健康的原料供給,是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礎。但在全產業鏈中,國產鐵礦普遍“貧礦多、富礦少”,鐵礦石資源仍頗為依賴海外進口,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底氣不足,“卡脖子”問題長期存在。
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鐵礦石供需基本平衡,估算對外依存度為78%左右。然而,自2019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波動上漲,特別是2020年后全球進入動蕩變革期,在金融炒作等諸多因素推動下,進口鐵礦石價格不合理大幅攀升,使得我國鐵礦保障結構性失衡問題凸顯。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指出,我國已經站在世界鋼鐵生產第一線,鋼鐵強國正在努力實現,但是沒有資源強國的保障和支撐,鋼鐵強國的基礎就不會穩固和牢靠。
“中國鐵礦石需求未來較長時期仍將處于高位水平,對外依存度高是常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范鐵軍在論壇上對中國鐵礦石整體供需現狀進行分析認為,進口礦將長期成為中國鋼鐵工業最重要的原料戰略保障。
據了解,為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優化原料供給結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了《關于實施“基石計劃”、提升我國鋼鐵行業資源保障能力的建議》,從海外礦、國產礦和廢鋼等鐵資源三大來源入手,切實改變我國鋼鐵資源來源構成,從根本上解決鋼鐵產業鏈供應鏈資源短板問題。按照“基石計劃”,預計用2-3個“五年計劃”切實改變我國鐵資源來源構成,從根本上解決鋼鐵產業鏈資源短板問題,力爭到2025年,實現國內礦產量、廢鋼消耗量和海外權益礦分別達到3.7億噸、3億噸和2.2億噸,分別比2020年增加1億噸、0.7億噸和1億噸。
目前,國內鐵礦項目審批明顯加快,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部分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駱鐵軍強調,鋼鐵工業和鐵資源產業處于基礎原料的上下游,兩者密切相關。我國鋼鐵強國正在努力實現,但資源強國仍然任重道遠。要努力在資源開發方面形成共識、攜手推進,使鋼鐵產業鏈變得更加協調、更加健康、更可持續。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基石計劃”國內鐵礦開發、海外資源開發以及擴大廢鋼應用工作取得新進展。
2.加快鐵礦項目建設完善“自身供血”系統
國內鐵礦投資、鐵礦石產量波動徘徊,遠遠不能滿足鋼鐵行業發展需要。國內鐵礦項目建設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突出問題。
“鐵礦項目建設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工作。”針對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較快發展,技術進步、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等不斷完善,一些地區鐵礦資源開發的比較優勢不斷提高,以前在技術、經濟上不具備開發條件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這些都是加快國內鐵礦項目建設的客觀基礎和有利條件。
從全國范圍看,當前加快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比以往更加具有潛力和空間。
近日,全國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鞍鋼西鞍山鐵礦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29億元,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一座年產鐵精礦千萬噸級的世界一流地下鐵礦山。這對于增強我國鐵礦資源供應保障能力,補足鋼鐵產業鏈資源短板具有重大意義。
另據悉,目前海南礦業、河鋼資源、寶鋼股份等企業也都在積極響應“基石計劃”,著力實施計劃,并設法做長短板。12月20日,河北省沙河市白澗鐵礦勘探項目也已圓滿收官。白澗鐵礦提交鐵資源量1.04億噸,是河北省最大的矽卡巖型鐵礦,也是國內少有的高品位優質未開發鐵礦,目前正式進入探轉采階段。
“礦山企業結合區域條件和下游市場需求,研究制定鐵礦開發計劃,科學制定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確保鐵礦項目建設合理可行,切實增加國內鐵礦有效供給?!毕霓r強調,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建設,要統籌處理好國內鐵礦資源勘查、礦山開發和環保安全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研究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支持國內鐵礦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和綜合利用,有效解決項目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加快推動國內鐵礦項目建設。針對如何加快推進國內鐵礦項目建設、提高我國鐵礦資源供給能力,夏農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完善協調推進機制;二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三是科學制定目標任務;四是強化環保能耗安全;五是切實加強組織實施。
3.科技創新夯實資源安全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運敏在出席論壇時表示,經濟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基礎,資源安全既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安全的保障。只有保障了資源安全,保障了經濟發展的基礎原料,才能有經濟的安全。因此,資源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壓艙石,而戰略性礦產資源是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直接關乎國家經濟和國防安全。當前,礦產資源安全已上升到國家戰略。
基于國內外戰略礦產資源的需求、國內礦產資源的稟賦、我國礦產資源生產供給情況等影響因素,王運敏系統分析了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形勢。他強調,勘查和開發同等重要,礦產資源只有采出來、用起來才能體現價值,不能只勘查不開發、只增儲不增產。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戰略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能力與水平,是提升國家資源供給保障能力的關鍵,是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中的核心。因此,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發展地、全面客觀地看待礦產資源形勢;要著力提升金屬礦產供給水平的科技支撐,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已有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能力,實現戰略資源高質量增效提產,全面創新新建基地的架構與開采模式,超前謀劃儲備基地的數量與規模;要自主研發國際先進的采礦裝備,改變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4.完善管理政策助力資源安全保障
鼓勵國內礦山增儲和開采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補足鋼鐵產業鏈資源短板,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政策的支持。
2021年,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就表示,將繼續強化基礎地質工作,將鐵礦列為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主攻礦種,并在提升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加大探礦權出讓力度、加快實現鐵礦找礦突破等方面予以支持。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原司長鞠建華表示,我國礦產資源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將加快增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將由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轉變。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應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不斷完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政策。
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
二是要尊重地質工作規律和客觀實際,對礦產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優化,切實維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資源管理效率。
三是要立足實際,解決礦產資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將實踐中一些成熟、可行的經驗提煉總結,上升到制度層面,為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四是要推進有關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形成更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礦業權管理制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