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加大礦業開發科技投入,國內找礦大有可為

信息來源 :中國科技產業      發表時間 :2022-10-19 10:09:44

近年來,礦業界存在一股思潮,認為我國境內礦產資源稟賦不好,2000米以淺的礦產資源已經找的查不多了,看衰找礦前景,建議放棄國內找礦,投入轉向境外找礦。作為長期從事地質工作的地質人員,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我國國內找礦的前景。

 

一、什么是礦

 

談找礦首先要把礦的概念搞清楚。礦石是指從經過礦山中采下來含有某種有價值的礦物質的石塊,經過破碎、粉磨等逐級加工后可以應用在金屬礦山、冶金工業、化學工業、建筑工業、鐵(公)路施工單位、 水泥 工業及 砂石 行業等工程領域中。定義包含四個關鍵要素,即:可采出、有價值、可加工、可利用。這四個要素是區別礦石與普通石頭的標準,缺一不可。而這四個界定要素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的變化、政策影響等因素的影響會不斷發生變化。

 

1.開采技術對找礦的影響

 

開采技術可行性和開采成本可行性是礦山開采中的雙重制約。從技術可行性角度上看,礦山開采就是一部人類戰勝惡劣的開采環境,挑戰開采技術條件極限的科技發展史,以前受開采技術限制無法開采的地域隨著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成為可以被開發利用的礦山。僅以采礦深度而言,目前我國金屬礦山開采深度為600~900m即為深部開采,而夾皮溝金礦開采作業深度已經達到了1600m。國外開采超2000米深度的礦山有22座(其中5座已經關閉),例如,南非Witwatersrand金礦開采深度已經達到4000m,印度科拉爾金礦區采深超過3200m(已經關閉)。國外這些大深度礦山毫不例外地分布于過去25億年以來一直穩定的克拉通內,深部地熱災害、高壓變形和巖爆明顯弱于其他地區。

 

開采深度對于找礦意味著什么呢?目前我國礦床勘探深度多在400~600m,這并不是因為我們的鉆探技術無法達到更大的深度,而是受開采技術的制約。例如,如果我們的開采技術只能達到600m,那么我們找到600m以下的礦就無法開采,或者開采礦產沒有經濟價值,那么這樣的礦就叫做“呆礦”或者就不能稱之為“礦”。因此,開采技術能夠達到的深度決定著找礦的深度。

 

規?;_采是降低成本、高效利用資源的重要途徑,例如,福建省紫金山金銅礦勘探時提交銅儲量64萬噸和金5.5噸,改為露天開采后,銅的邊界品位降低到0.25%,金邊界品位到0.2g/t,由此銅和金資源量分別提高到350萬噸和350噸。山西省銅礦峪斑巖銅礦由于品位太低,長期難以開發利用,后來使用崩落法大規模地下開采,日處理25000多萬噸(900萬噸/年),不僅能開發,而且效益相當可觀。

 

2.選礦技術對找礦的影響

 

與開采技術相類似,選礦技術可行性和選礦成本也是選礦環節的制約因素。礦石中的有用組分能否從礦石中提取出來進行富集是選冶先決條件。由于礦石種類不同,有用組分在礦石中的賦存狀態、含量都不同。根據礦石中不同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把礦石破碎磨細以后,采用重選法、浮選法、磁選法、電選法等,將有用礦物與其他伴生 礦物 分開,并使各種共生的有用礦物盡可能相互分離,除去或降低有害雜質,以獲得冶煉或其他工業所需原料。以我國特有的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為例,由于以往缺乏從風化殼型稀土礦中提取有用成分的選礦技術,20世紀80年代該類型礦并不是工業性礦產,直到1996年離子型稀土第二代提取工藝——“原地浸礦工藝”的推出才真正意義上形成了我國的新型稀土礦種。在金礦領域,由于“堆浸選礦工藝”的采用,使得以往不能利用的低品位礦石得到利用,也使得找礦過程中圈定礦的邊界品位大幅度下降,礦體規模得到極大提升。

 

選礦技術的發展,對于找礦工作而言,意味著以前不是礦的巖石類型可以作為礦物去尋找,以前由于品位低而不能稱之為礦的石頭也可以圈定為礦體。因此,選礦技術的進步不僅拓展了礦石的種類,而且降低了圈礦品位的門檻。

 

3.價值因素對找礦的影響

 

在通常情況下,市場供需關系決定著礦產品的價格,西方礦業理論總是在暗示我們只有能夠獲利的礦石才能叫做“礦”,他們進行儲量估算的時候做出一條礦產品價格與礦山可采儲量的曲線,來顯示每一個價格所對應的可稱之為“礦”的儲量。當一個礦床即使開采技術、選礦技術都可以將其開采出來、有用組分選出來,只要不能盈利,那么這個礦床就沒有市場價值,市場價值成為了衡量是否是“礦”的唯一價值標準。

 

然而,西方的這種理論總是讓人覺得不太對勁,那么到底是哪里不對勁呢?這就是“非市場價值”。我們還是按照西方礦業理論去推導,一個礦山,只要現有開采技術和選礦技術能夠把我們需要的有用組分提取出來,那么它必定會對應一個成本,在一個商品可以正常流通的市場里,沒有人會愿意低于成本價格去開采礦山,不開采并不意味著這個礦山不可采,這個礦山的礦產品不可利用,只不過是它無法作為商品體現其價值。但是,如果這個市場規則被破壞的時候,我們將會遇到兩種情況,即:一種是礦產品價格暴漲,一種是斷供。我們拿鐵礦石作為例子,我們國家不缺乏鐵礦,但是我們國家的鐵礦以貧礦為主,鐵礦平均的開采成本在60~80美元/噸左右,而澳大利亞的鐵礦開采成本在20美元/噸,如果澳大利亞鐵礦石的出售價格在50美元以內,那么我們國家的鐵礦企業就會處于虧損狀態,按照市場運行規則,我們的鋼鐵企業自然會購買澳大利亞的鐵礦,這就會導致國內的鐵礦企業破產倒閉,國內的鐵礦失去了商品價值,那么國內的勘查企業也就沒有積極性去找鐵礦。按照這個邏輯去推演,國內的鐵礦產業就會被徹底消滅,這時候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可以肆無忌憚的開始漲價,2020年瘋狂的鐵礦石就是這么發生的。漲價還是比較好的一種情況,最危險的情況是斷供,這次俄烏沖突期間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毫無底線的制裁,可以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這種情形是完全可以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而這個時候,那些被定義為沒有市場價值的礦此刻才會真正體現出它們真正的價值。

 

價值因素對找礦的影響是,找礦工作最底層的意義是保障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供應安全,讓我們自己手里永遠擁有與市場談判的籌碼。這就是黨中央為什么多次強調“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原因,因為礦產資源就是工業的糧食。

 

4.下游應用對找礦的影響

 

礦產資源支撐著整個工業體系,是工業體系的基礎。然而下游需求的變化也在時刻影響著礦產資源。以鋰礦為例,今天炙手可熱的鋰礦,以前并不像現在這么風光。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鋰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核武器制造和玻璃制造領域,使用量十分有限,是一種默默無聞的小礦種。隨著電子產業迅速發展,鋰電池的消費大幅上漲,鋰在電池中的應用已經成了 鋰的主要消費領域 ,特別是在當下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成為大趨勢,鋰的需求量成指數型上升,下游市場對鋰的需求,極大的刺激了上游的鋰礦資源領域,全球現有的鋰礦資源難以滿足下游的需求,于是大量的資本涌入找礦領域,去尋找潛在的鋰礦資源。根據自然資源部的統計,我國“十三五”期間鋰礦的勘查投入增長了195.6%。與此相反,化石能源的代表性礦種煤炭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加強,在全球范圍內,煤炭的開采量、使用量大幅下降,歐洲更是叫停了煤炭發電,關閉了大量煤礦。這就導致了資本從煤炭領域大量出逃,根據自然資源部的統計我國“十三五”期間煤炭勘查投入減少了83.5%。從以上實例可以看出,下游產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將直接影響上游的找礦投入。既決定了找礦的投資規模,也決定了找礦的礦種方向。找礦不能只關注眼前,不能只關注自己的專業,要緊盯下游產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關注下游材料科技的研究動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進行前瞻性研究,這樣才能快速調整找礦方向,獲得礦產資源的先發優勢。

 

二、怎么找礦

 

1.找礦理論的突破與應用

 

找礦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需要理論的指導。而找礦理論是通過對地質環境的研究,對以往勘查工作的總結,對礦山開采實際情況的對比,從大量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往往一個找礦理論的形成會改變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格局。大慶油田的發現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建國初期,我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貧油國家,當時西方地質界盛行的是“海相生油理論”,西方學者認為中國主要是以陸相地層為主,不可能出現可供開采的石油資源。然而以李四光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地質學家通過對我國西部油氣地質構造的研究,總結出了我國自己的“陸相生油理論”,并將其運用在建國初期的找油實踐中,最終在松遼盆地發現了大油田,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大慶油田,可以說,“陸相生油理論”在我國油氣勘探中的應用,徹底改變了當年我國石油供給的局面。再以金屬礦產找礦為例,20世紀70年代,我國著名的礦床學家程裕淇先生等首次提出了“成礦系列理論”,程先生認為研究成礦系列對指導找礦有實際意義。根據已知的成礦系列理論,針對工作地區的地質構造環境和 巖石建造 特征,可以預測該區可能存在的某一(些)成礦系列。當在一個地區發現某種礦床類型時,也可根據成礦系列理論在該區找尋屬于同一系列的其他 礦床 類型,起到舉一反三作用。經過幾代地質人對該理論的補充完善,“成礦系列理論”已經成為我國地質工作者指導找礦工作的重要理論,為國家找到了大量的礦產資源。沒有一種找礦理論是可以包治百病的,地下世界千變萬化,人類能夠探知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這就需要廣大地質工作者對已經揭露出來的地下世界認真研究、細致歸納、總結規律、敢于創新,不斷提出新的找礦理論。在找礦生產實踐中要充分重視找礦理論的指導作用,提升找礦成功率。

 

2.找礦勘查領域

 

找礦勘查在國際上通常分為兩種類型,即在圈定的找礦遠景區找礦(綠地找礦)和在已有礦區的深部和外圍找礦(棕地找礦)。

 

過去30年以來,找礦勘查科學技術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地質找礦已從尋找露頭礦、淺表礦到隱伏礦,從低山區到人跡罕至的中高山區-深切割區。針對淺覆蓋區(包括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及人跡罕至的中高山區-深切割區,西方礦業大國紛紛開展研發計劃,加拿大實施了為期20年的隱伏礦(Buried area)找礦計劃,美國從全球資源戰略出發開展新一輪全球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澳大利亞持續實施覆蓋區(Under cover)找礦計劃,包括近期開展的“未來勘查”(Future Exploration)重大研究項目(2017-2021,2020-2024),主要目的都是通過科技創新,圈定找礦靶區,引導企業風險投資,開展找礦勘查。

 

找礦勘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國內外通常是以成礦理論為指導,以勘查技術方法為輔助,以工程驗證為準繩。首先是圈定找礦靶區,逐漸縮小范圍;在勘查初期,對礦體范圍和深度進行大致控制,圈定資源量;進入開采階段,加密工程控制,確定儲量。開采過程由淺到深,邊采邊探,達到經濟和技術的可預期深度。迄今為止,國內外開采的金屬礦床絕大多數在1000米以淺,為人類提供資源量在95%以上;只有極少數的超大型富礦由淺入深,逐漸開拓到2000米至4000米,提供資源量微不足道(全球有16萬座礦山)。在已有的22座2000米深的礦山中,20座為金礦,僅加拿大有銅鋅礦和鎳礦各一處。在西方國家,從事找礦勘查單位的主體是上市公司及極個別私有公司,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因此找礦目標是“找大礦、找富礦、找淺礦”。我國從國家整體利益考慮,有必要探獲一些低品位和深度較大的礦產資源,作為戰略儲備。

 

3.找礦方法與裝備的進步與應用

 

找礦技術方法是實現找礦突破的重要手段,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找礦勘查是全球大趨勢。根據市場需求,研發公司積極跟進,也有一些國家行為,例如,澳大利亞國家地調局、各州地調局與大型礦業企業聯合出資,組建找礦協同研究中心,推進開展找礦勘查新技術研究(2019-2028),旨在研發覆蓋區找礦新技術和新方法。

 

國外現代找礦勘查技術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衛星遙感多光譜、機載、地面和巖心紅外光譜技術,航空地球物理電、磁、重、放技術,地面高精度、大深度地球物理激電技術,地氣、生物和納米級固體穿透性地球化學技術,模塊化、自動化、智能化鉆探技術,智慧勘查技術,即進行大數據地質信息的深度處理挖掘,圈定靶區。

 

多年以來,我國地質工作者在找礦技術和方法應用方面持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找礦勘查設備和裝備嚴重依賴于國外,形勢堪憂。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級找礦勘查儀器設備研發單位和群體,但隨著國外設備、裝備和儀器的大量進口,導致國內研發出現困局,即使自主研發出一些產品,也未能進入市場,沒有市場檢驗,就難以生產出先進設備、裝備和儀器。迄今,我國研發裝備、設備和儀器的關鍵難點是芯片、軟件和精密元器件。

 

三、在哪里找礦

 

1.與國外的對比,我國可供找礦的面積亟待拓展

 

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國探礦權登記面積269.15萬平方公里。其中非油氣探礦權登記面積僅為10.66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的1.11%,是我國可開展地質工作面積700萬平方公里的1.52%。那么國外這個數字又是什么樣的呢?在加拿大,對礦產資源普查不設探礦權,因此全國的國土面積,除法律規定不允許礦業進入外,都是可普查地區。而澳大利亞的南澳州,勘查許可證面積為58.2萬平方公里,占南澳州面積104萬平方公里的56%。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勘查許可證面積與國外礦業大國相比差距極大。勘查許可證面積小是影響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總體來講,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稟賦與這個國家的國土面積成正相關關系,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與勘查許可證面積成正相關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廣袤的國土面積上還存在著巨大的找礦潛力。基于這樣的認識,為了保障我國的礦產資源安全,調整現行地質勘查政策已勢在必行,礦產資源管理部門應大幅度開放可用于地質勘查的區塊面積,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找礦工作。

 

2.我國找礦潛力很大

 

首先,我國具有較好的成礦地質構造環境。顯生宙(近六億年來)全球三大成礦域:古亞洲成礦域;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成礦域均聚焦我國,均大量成礦。其次,2006-2018年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礦產資源研究,在全國對25種重要礦產進行了潛力評價,得到的結論是:目前找到的礦產僅占總量的1/3,尚有2/3資源潛力有待探測。而我國已發現的173種礦產潛力更大。關鍵是要進行有效的勘查。

 

3.我國現有礦山深部及邊部的找礦潛力

 

1982年5月朱訓同志在《地質報》發表的《論就礦找礦》一文,將“就礦找礦”從哲學層面上提升到理論高度?!熬偷V找礦”不僅是我國礦產勘查工作在空間布局上采用的一條與“新區找礦”并行不悖的指導方針,同時歷史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重要找礦方向。

 

已有礦山深邊部找礦勘查,國外稱為棕地(Brown field)找礦。在2000年之前,由于鉆探和開采能力的限制,我國大多數礦產勘查深度不足500米,本世紀初我國開展了一輪老礦山深邊部找礦勘查,國家出資幫助危機礦山探明新資源,并取得了重要成效。由于已有礦山深邊部進一步探礦屬于企業行為,部分企業自己投資找礦,不斷取得進展,例如,西部礦業集團在川西嘎村鉛鋅礦南側通過變形地層恢復研究,發現和探明了有超大型富鉛鋅礦。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礦田構造分析和構造-地球化學等技術在深部找礦不斷取得新進展,先后探明數百萬噸鉛鋅金屬。膠東地區深部金礦找礦成果顯著,探明了沙嶺子、西嶺和海域三個世界級大礦體。因此,在大多數已有礦山深邊部找礦潛力大,通過科技創新,是實現找礦突破和快速增儲的最佳路徑。圍繞我國現有礦山的深部及邊部開展找礦活動是5年內快速緩解我國礦產資源危機的主要措施。從可預見的開采技術發展水平上看,未來20年內,我國找礦工作從深度上應主要集中在500~2000米以淺的范圍。在政策上,應調整現行礦權管理制度,讓制度能夠積極推動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工作。同時,國家應盡快設立化解礦產資源危機的專項資金,用于500~2000米以淺的深部找礦研究工作,加大500~2000米礦產資源開采技術裝備的研發投入,在地下支撐起一柄維護我國未來幾十年礦產資源安全的保護傘。

 

四、樹立信心、依靠依托產學研科技創新平臺,國內找礦大有可為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系統的地質調查和找礦勘查為國家工業體系建立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礦產資源,但并不能判斷我國已經沒有找礦潛力。新一輪找礦潛力評價表明,我國在2000米以淺蘊藏著巨量礦產資源。2021年年底,自然資源部發布上一輪找礦突破行動十年探獲晶質石墨資源量為3.36億噸,錳12億噸、鉬1874萬噸、鎢612萬噸、金8085噸,鉛鋅1.37億噸、鋁土礦18億噸、鉀鹽5.23億噸,銅3711萬噸、鎳349萬噸、螢石9062萬噸,新形成32處礦產資源基地。這些成果已經顯示出我國潛在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找礦從來不是一個專業、一個單位、一個行業就能解決的事情,是一項系統工程。建國初期,我們國家通過“找礦大會戰”這種形式,將全國與找礦相關的各個專業、各個單位、各個行業組織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高效率地解決了我國建國初期礦產資源缺乏的問題。在當下市場經濟環境下,“找礦大會戰”這種形式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支持成立的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應用協同創新平臺,將礦產資源與材料應用兩大產業整合在一起,組織產、學、研、政、金、用等產業鏈單位,從產品應用、新材料研發、戰略新興產業建設的資源需求確定找礦方向;從礦山開采、選礦技術、礦石冶煉技術的進步,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找礦門檻;從地質勘探理論、找礦方法及找礦裝備的研究與應用,縮短找礦周期,提高找礦成功率;從全產業鏈的產業政策建議,為礦產資源安全在政策層面保駕護航,形成一個完整的礦業全產業鏈,從產業鏈角度思考礦產資源安全問題。

 

國內找礦大有可為,探明更多資源前景可期。目前,找礦勘查處于低谷期,存在三個問題亟待解決:1)出臺合理礦業政策,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風險勘查。2)國家設立重大科技專項,切實解決我國找礦勘查的重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產學研深度融合,以企業為主體,針對難題開展創新研究;自主研發一系列找礦勘查儀器、設備和裝備,助推我國從礦業大國邁向礦業強國。3)健全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職業本科、普通本科、甚至碩士研究生教育應強化實踐,提高職業技能,弱化以論文論英雄,所有畢業生到工作崗位立即可以投入工作,承擔任務,甚至領軍一方,有效服務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

 

五、礦產資源安全應架構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的資源保障體系

 

礦產資源分布具有不均一性的特點,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擁有足夠可利用的所有類型礦產。因此,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礦產資源保障新格局,是我國發展現階段的一項迫切任務。以科學研究為先導,充分理解全球成礦規律和礦床成礦系列,以大數據和多源信息處理為依托,引導國內企業走出去,積極融入國際礦業體系,不僅有效發現和探明新礦產資源,而且可以以獨資、合資和股份制加入緊缺大宗和新能源礦產的開發,以提高我國資源保障程度,造福當地人民,助推當地社會發展。

 

六、結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資源消耗國、最大的礦產資源生產國、最大的礦產資源進口國、最大的礦產資源貿易國,同時,我們更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工業大國。礦產資源是工業的糧食,礦產資源供給問題顯著遏制著我國工業體系的咽喉,礦產資源安全就是中國經濟的安全,就是中國國家的安全。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充分認識到礦產資源安全的重要性,將礦產資源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高度,中央多次在重要會議上提到礦產資源安全問題,礦產資源安全問題也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礦業政策的及時調整,通過產學研科技創新協同,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解決好國家礦產資源保障問題,產學研協同創新大有可為,國內找礦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