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三位司局負責人談自然資源要素改革: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準性和利用率
信息來源 :湖南礦業網
發表時間 :2024-08-12 08:32:04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稕Q定》多處提及自然資源要素改革任務,其中包括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優化土地管理、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等內容。
目前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情況如何?怎樣保障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合理用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情況又如何?就相關問題,新京報記者日前專訪了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張兵、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司長趙毓芳、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副司長劉彥。
談 國土空間規劃→
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取得重要進展
新京報:《決定》提出,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以及國土空間優化發展保障機制。截至目前,地方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情況如何?
張兵:關于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截至2024年7月,除天津市、湖北省外,29個?。ㄗ灾螀^、直轄市)國土空間規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空間規劃,已經國務院批復實施(含2017年已批復的北京市、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
關于區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于2024年2月5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復實施,4月9日已正式印發,成為自然資源部牽頭編制印發的第一個區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于2023年2月獲國務院批復;《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正在按程序報批,中部地區、長三角國土空間規劃正在組織編制。
關于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前均已編制完成,約83%的市級總體規劃和84%的縣級總體規劃獲批準實施。
截至2024年2月底,全國共劃定詳細規劃單元約15.51萬個,及時啟動實施層面詳細規劃編制。
新京報:相關規劃編制審批完成后,還有哪些重點工作?
張兵:繼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成為今后一個階段的重點任務。一是嚴格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將基于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不斷完善規劃實施監督體系,推進國土空間規劃治理數字化轉型,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管、督察和執法。二是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上的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作用,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強化國土空間優化發展保障機制,支撐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三是促進城鄉融合,適應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需要,統籌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要,健全城市規劃體系,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談 土地要素配置→
持續優化要素配置 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用地計劃總量600萬畝。優勢地區發展較快,用地指標需求較大。對于此次《決定》提到的“要優先保障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合理用地”,自然資源部具體將采取哪些措施?
趙毓芳: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優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觀政策和區域發展高效銜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優先保障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合理用地”,我們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首先是持續優化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納入重點保障范圍的主導產業、重大項目用地,由國家統一配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健全建設用地增量安排與消化存量掛鉤機制,督促地方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釋放更大用地空間。結合地區GDP、常住人口數量等因素,對經濟發展優勢地區傾斜安排基礎指標,重點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省級重大產業項目、重大民生工程用地,使優勢地區有更大發展空間。通過持續改進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增量安排更精準更有效,促進有效投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其次是保障項目合理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積極參與建設項目選址選線,引導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合理布局,深化節約集約用地論證分析專章。持續優化先行用地政策,支持重大項目及早開工建設,適度放寬先行用地比例。優化建設用地組卷報批要求,提高審批效率,深入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用足用好各項支持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最后是完善城鄉用途管制政策。改革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方式,完善節余指標調劑及收益分配機制。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建立健全建設用地指標交易機制,研究制定建設用地指標跨區域交易實施辦法,暢通要素流通渠道,實現資源在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優化配置,引導土地要素向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集聚。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改革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報請印發《關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強對優勢地區高質量發展保障能力的意見》,加快研究出臺一批配套政策文件,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準性和利用效率,切實保障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的投資用地需求。
新京報:“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同樣出現在《決定》中。早些時候,自然資源部部署了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目前試點成效如何?
劉彥:2023年9月,我部發布《關于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15個?。ㄊ校┑?3個城市開展為期4年的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在堅持“局部試點、全面探索、封閉運行、結果可控”的前提下,支持試點城市重點從規劃統籌、收儲支撐、政策激勵、基礎保障4個方面探索創新政策舉措,積極穩妥、有力有效地推進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試點城市基本完成了實施方案編制、低效用地調查認定和上圖入庫工作,正在組織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實施,累計啟動實施再開發153.55萬畝。
談 城中村改造→
開展城中村基礎數據等信息的調查工作
新京報:城中村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了《城中村改造國土空間規劃政策指引》(以下簡稱《城中村指引》)。自然資源部是如何評估城中村的資源資產?
張兵:今年6月,我部印發的《城中村指引》把基于資源資產關系的規劃編制與實施、如何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重點關注內容。
關于如何評估城中村的資源資產,首先,加強資源資產調查是評估的前提。依托人口普查、國土調查、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地籍調查等數據基礎,開展城中村基礎數據、社會狀況等信息的調查工作。同時,系統進行城中村基礎地理信息、土地、房屋、改造意愿、專項調查等信息的摸底調查、確認和公示、核查工作,充分考慮相關部門已排查的安全風險隱患,建立工作臺賬。
其次,改進城中村資源資產評估的方法。
一是要深化城中村改造體檢評估,綜合考慮政府、村集體和村民、市場、新市民等群體多元的訴求,善于查找突出問題。
二是要開展資源環境、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等承載力評估和安全風險評估。
三是要加強城市安全、歷史文化和生態景觀保護、自然災害、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風險影響評估。四是在詳細規劃層面要強化評估和論證的深度,綜合考慮設施承載力、公共衛生安全、防災減災、城市通風環境、成本與效益等因素,論證改造可行性。
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