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訊|嫩江-黑河構造混雜巖帶成礦遠景區鎖定
本報訊 《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近日公布了嫩江-黑河一帶成礦規律研究與找礦預測取得的主要成果。
2016年以來,原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與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在嫩江-黑河一帶開展了成礦規律研究與找礦預測。通過對嫩江-黑河構造混雜巖帶的變形與成礦關系的系統研究,明確了嫩江-黑河構造混雜巖地區構造變形特征、變形與成礦的時空關系、典型礦床成因及成礦模式,進一步對礦床深部和區域進行靶區及找礦遠景區預測。項目成果為完善嫩江-黑河地區構造格架,深化成礦地質背景與成礦規律認識提供了基礎地質資料,有效拉動了黑龍江省地勘基金和商業性礦產勘查跟進,對促進找礦突破發揮了重要先行作用。
通過系統調查,結合區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項目組相對明確了研究區在早石炭世發生韌性斜沖推覆、中、晚三疊世經歷右行剪切、晚侏羅世-早白堊世中期發生左行剪切、早白堊世晚期經歷低角度伸展、晚白堊世后轉為近南北向擠壓,構造變形分別對應于早石炭世-中三疊世古亞洲洋閉合、晚三疊世-早侏羅世蒙古鄂霍茨克洋俯沖、中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古太平洋與鄂霍茨克洋雙向俯沖作用,以及晚白堊世以來太平洋俯沖轉向及持續作用。
經過系統的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研究,項目組確定了研究區內巖漿演化規律,明確了成礦時代和礦床成因。研究區巖漿活動頻繁,尤其新發現了三疊紀巖漿活動事件,并確定永新金礦為早白堊世晚期形成的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床,孟德河金礦為晚三疊世形成的韌性剪切帶型金礦床;科洛金礦為兩期成礦疊加,以熱液期成礦為主。
經過對韌性剪切帶與金礦的時空分布關系調查與研究,項目組明確了研究區內金礦主要產于構造變形帶內部及邊部,其中產于變形帶內部且明顯受韌性剪切作用控制易形成典型的韌性剪切帶型金礦床,而產于變形帶內部,但后期成礦熱液流體沿剪切面理或后期微裂隙灌入則也可能形成熱液型(蝕變角礫巖型)金礦床;位于變形帶邊部位置的則多表現為韌性向韌脆性過渡的環境,易形成蝕變角礫巖型金礦床和石英脈型金礦。黑河-嫩江構造混雜巖帶目前同時具備三種成礦類型,有典型韌性剪切帶型系列礦床成礦特征,且成礦時間與變形近同時或稍晚于變形高峰時間,變形對孟德河和科洛金礦古老地層中的金元素起到活化作用。
根據礦體底板標高、礦體和礦化體厚度、礦體平均品位、黃鐵礦熱電性特征參數、礦化蝕變厚度等值線水平投影圖分析,項目組預測了礦體深部找礦靶區和區域成礦遠景區。預測和估算永新金礦在深部尚有金資源量3.1噸;孟德河金礦在深部尚有較大找礦潛力。經過區域地質、物探、化探及遙感等信息綜合疊加,項目組確定了構造混雜巖帶內的3處成礦遠景區和內部的4處找礦靶區。其中1處找礦靶區已發現中型金礦床。 (李成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