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典型交流發言摘編

信息來源 :湖南礦業網      發表時間 :2024-01-31 08:34:04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
  打造最嚴格的耕地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省

  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保護好每一分耕地對浙江尤為重要。近年來,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始終把堅守耕地紅線作為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檢驗標準和政治責任,制定實施20條“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積極構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護新格局和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的新機制,著力打造最嚴格的耕地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省。
  心系“國之大者”,扛起政治責任,合力下好耕地保護“新棋局”。一是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然資源部關于嚴格保護耕地的決策部署,加強耕地保護政策宣講。二是壓緊壓實黨政共同責任,省、市、縣、鄉逐級簽訂黨委、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軍令狀”,逐級分解耕地保護目標任務。三是對標對表抓好制度建設,提請省政府印發實施《關于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 打造最嚴格的耕地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省二十條措施的通知》,提出力爭耕地違法行為“零新增”直至“零發生”的目標。
  聚焦“全域整治”,推進系統治理,奮力繪就耕地保護“新畫卷”。一是堅持規劃引領,著眼源頭、嚴控增量。堅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第一優先序,落實現狀穩定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的要求。在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建立“空間適配”應用場景,優化建設項目選址,智能引導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圍繞節約優先,著眼潛力、盤活存量。深入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制定實施土地節約集約利用20條政策。三是助推“千萬工程”,著眼全域、提升質量。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納入省政府“十項重大工程”,研究構建底線可管控、目標可集成、過程可溯源、責任可追究的“四位一體”土地綜合整治全過程管理機制。
  堅持“動態清零”,嚴格執法監管,全力筑牢耕地保護“新防線”。一是以“田長制”建強人防體系。2022年5月,提請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行“田長制”,與“河長”“林長”相結合,落實6.6萬名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和村級巡查員。二是以“耕地智?!辟x能技防監管。構建耕地空間數據“一本賬”,推動耕地保護與用地報批、衛片執法等數據“一動皆動”。三是以“零新增”強化高壓震懾。在全省部署開展違法占用耕地“零新增”集中攻堅行動,按照當年問題“動態清零”,歷年問題逐步消除的總體思路,嚴格實行“一凍結兩掛鉤三倒查”,從嚴打擊新增違法占用耕地。
  圍繞“多田套合”,實現雙向奔赴,聚力打造耕地保護“新格局”。一是推進“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全省近3年整治形成集中連片永久基本農田超140萬畝。二是穩妥推進“陡坡與平原農用地布局優化和整治提升”試點,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原則,實施林耕置換。三是編制耕地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統籌謀劃未來5年耕地保護重大行動、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探索開展“多田套合”農用地布局優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貢獻力量

  2023年,在自然資源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錨定增儲上產總目標,堅持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系統性實施,全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工作成效顯著。
  新疆廳著力從整合力量、健全政策、拓寬投入、釋放潛力等方面下功夫,有序有力有效推進找礦行動。一是完善組織機制。用足用好找礦行動專項編制,成立自治區地質勘查管理、地質勘查質量評價、地質成果“三中心”,加強地勘項目實施、出讓區塊優選、成果轉化推介全流程技術支撐與監管。二是強化政策支撐。研究擬定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通過建立找礦獎勵激勵機制、調整自治區出讓收益分成支持地方開展地質找礦、完善礦業權出讓轉讓制度等方式,全面提升自治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水平。三是堅持多元投入。設立總出資規模18.01億元的風險勘探投資基金,其中自治區財政出資5億元,以市場化方式加速勘查。四是盤活存量礦權。開展“圈而不探”專項整治,以國有地勘單位為突破口,對未達到法定最低勘查投入的985個探礦權實行“一礦一策”。
  2023年,新疆廳統籌地勘單位等各方力量,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現一批新突破。一是能源礦產取得新進展。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15個油氣項目勘探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新增鞏固一批大型資源基地。新增巴楚—阿圖什等7處大型資源基地;鞏固大紅柳灘等5處大型資源基地。三是重要礦產資源量大幅提升,部分戰略性礦產超額完成自然資源部“十四五”下達任務。
  此外,新疆廳建立“多渠道優選區塊、多方式出讓礦權、多方面優化流程”工作機制,持續深化礦產資源市場化法治化配置。通過分析研究已有地質成果以及“圈而不探”整治退出區塊、鼓勵地勘單位和企業申報等方式優選出讓區塊,納入出讓庫滾動有序投放;在全面推進競爭性出讓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政府的戰略調控作用,綜合運用招標、掛牌、協議等出讓方式,推動資源與產業聯動;探索開展礦業權申請登記審批改革,由自下而上逐級申報調整為自上而下征求意見,縮短辦理時間至少一個月以上。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
  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2023年,江蘇自然資源系統緊緊扭住“爭當服務保障江蘇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目標,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有力保障了“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
  規劃編制報批駛入“快車道”,基本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支撐保障作用;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全面提速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按照全域、全要素、全覆蓋原則推進詳細規劃單元劃定,分層、分級、分類開展詳細規劃編制;形成專項規劃管理制度,強化總體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統籌協調各類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活動。
  規劃實施監督納入“一張圖”,著力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江蘇廳加快推動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基本建立一體貫通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全周期管理體系;規范建設項目規劃管理,統一辦事指南、管理流程、審查要點,打造“審批規范化、流程標準化、服務高效化”的規劃實施管理新模式;推進規劃師下鄉工作,建成100多個“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工作站,組織千余名規劃師進鄉村進社區開展“陪伴式”規劃服務。
  資源要素保障打出“組合拳”,有力支撐經濟回升向好。江蘇廳深入開展資源要素保障護航行動,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進一步細化出臺4個方面16條政策措施,精準配置資源要素,提升服務保障效能;建立“一地一策”機制,充分征求市縣要素保障需求和意見建議,逐條提出解決路徑和建議,全省各級重大項目實現“應保盡?!?;全力保障鄉村發展用地需求,每年單列不低于5%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以更大力度推進存量換增量、地下換地上、技術資金和數據換空間,努力以較少資源消耗支撐更多優質發展增量。
  行政審批效率跑出“加速度”,持續優化升級營商環境。江蘇廳創新審批模式、精簡審批流程,啟動“潮汐式”平急結合審批專班,實現報國務院審批項目省級審查時長壓縮到10個工作日,報省政府審批項目審查時長壓縮到15個工作日,聯合省林業局開展用地用林合并審批試點;研究制定光伏發電產業用地管理、支持城市更新行動、產業園用地提質增效等一系列文件,推廣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服務模式和工業用地首次登記零材料辦理;推動不動產“帶押過戶”全省全覆蓋,著力解決安置房“辦證難”問題,完成58萬戶登記辦證。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
  全面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2023年,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加快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全面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較上年下降6%左右;省級以上開發區土地開發率、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固定投資強度分別較上年提升2.85%、3.23%、5.45%;全年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25.48萬畝、8.34萬畝;盤活城鎮低效用地14.04萬畝,其中工業低效用地12.88萬畝。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立“1+16+N”省、市、縣(示范縣)協作制度。同時,制定改革試點政策“總路線圖”和“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聚焦土地效益評價、節約集約用地等重點問題,制定并實施30項政策舉措,保障改革試點順利推進。
  安徽廳秉承節約理念和系統觀念,緊盯低效用地盤活、涉法涉訴土地處置、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關鍵問題,著眼“小切口”,破解“大難題”,集成土地效益評價體系、“健康體檢+土地管家”、工業項目“一碼管地”等5項創新機制和129個典型案例,破解了一批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難題;將改革試點工作納入16個市、14個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將改革成效與耕地保護和計劃指標獎勵相掛鉤,鼓勵市縣積極探索,激發改革熱情;召開政策宣講會、學術研討會、新聞發布會、媒體見面會,通過“報、網、微、屏”全媒體多層次開展宣傳。
  試點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效:一是創建土地效益評價體系,樹立節約集約用地正確導向。堅持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相結合,讓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精準配置給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高、符合高質量發展的好項目。二是創新重大項目全過程服務,建立耕地保護新機制。以重大建設項目不占、少占耕地為切入點,把節約集約用地理念貫穿于規劃設計、選址選線、土地供應、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等項目全生命周期。三是強化建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減量化節約集約用地新體系。實行畝均效益評價和用地計劃指標分類保障,嚴格用地標準管控和節地評價及應用,實施“用地清單制”、“標準地”供應和“雙合同”監管。四是加強“園區—單元—項目”一體化管理,打造產業園區節約集約用地新模式。加強立體空間利用,推進工業項目上樓、汽車上頂,健全產業準入標準,完善用地價格市場化配置,健全工業用地多元化供應和分割轉讓,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五是構建多方協同參與機制,營造節約集約用地良好環境。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新機制。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全面建設海洋強省 注入發展“藍色動力”

  2023年,廣東省不斷提升經略海洋的能力,推動全面建設海洋強省邁出重大步伐,為再造一個新廣東注入強勁“藍色動力”。
  構建大格局,擘畫藍色發展圖景。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將“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作為全省“十大新突破”之一;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拓展海上發展空間,打造海上新廣東”“深化海洋強省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專題調研,出臺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意見,制定三年行動方案;成功舉辦2023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中歐藍色伙伴關系論壇等活動。
  打造大平臺,建設藍色戰略要地。一是著力打造重大科研平臺。推動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成功進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為我國首個深海資源領域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設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極端海洋科考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等一批“國之重器”。二是著力建設現代海洋城市。以橫琴、前海、南沙、河套4個重大平臺為重點打造向海開放高地,大力推進廣州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三是著力打造重大涉海平臺。積極謀劃廣州萬頃沙等十大涉海平臺建設,有力支撐廉江核電等一批超百億元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發展大產業,啟動藍色經濟引擎。一方面,協同推進海洋優勢產業和新興前沿產業發展。集中力量培育壯大海洋油氣化工等萬億級產業集群以及海洋清潔能源、海洋船舶與工程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省海洋經濟發展專項投入2.05億元,支持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天然氣水合物等新興產業項目創新發展。另一方面,深耕保障食品和能源安全的海洋基礎性產業。統籌海上風電資源競爭性配置,國內首個海上油田群儲能電站—潿洲電網儲能電站全容量成功并網。推動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制定支持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10條用海措施。
  齊抓大保護,筑牢藍色生態屏障。一是突出空間規劃引領,優化海洋生態安全格局。高質量編制實施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二是大力實施重點修復工程,突出守護好紅樹林。海岸線整治修復、魅力沙灘打造、濱海濕地修復、海堤生態化及美麗海灣建設等“五大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高標準推進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江門臺山、湛江雷州、湛江徐聞、惠州惠東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創建。三是嚴格海岸線管控,強化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嚴格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責任目標考核,出臺海域使用分層設權政策。開展珠江口片區海洋生態調查監測工作,率先啟動省級近海海底基礎數據調查。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
  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轉型升級

  2023年,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持續強化理念、管理、技術、服務“四個創新”,科學統籌發展和安全、守正與創新,在自然資源事業大局中整體謀劃、系統部署、協同落實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全面推進轉型升級,賦能高質量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統一時空基底基本形成。全省“一盤棋”搭建統一時空基底,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與山東數字強省戰略深度融合。省委、省政府歷任主要領導傾力支持,近7年省級基礎測繪年均投入達1.3億元,將空天信息產業納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優勢產業,將實景三維山東納入數字強省和新型基礎設施網行動計劃,建成省級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時空大數據平臺、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強化協調聯動,建立省市縣協同更新制度,實現“一個地理實體只測一次”“一次更新、全域使用”,所有自然資源業務基于統一測繪基準、統一遙感影像、統一三維基底。
  堅持創新驅動,數據要素保障能力穩步提升。高質量完成國家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山東試點,基礎測繪成果從二維到三維、從分尺度到分精度、從靜態到動態、從寫意到實體全面轉型。構建包含647類的基礎地理實體分類體系,建成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構建“地理實體編碼+資源碼”統一標識,探索基礎地理實體與自然資源業務數據的多碼融合關聯。建成集“二三維、陸海島、地上下、水上下”于一體的實景三維山東,全省“共建一個庫、共享一個庫”,省市縣三級數據向省級集中匯聚。開通無人機聯動管理服務平臺,實現物聯感知數據與實景三維實時接入、場景融合。
  堅持應用為先,賦能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充分發揮時空信息數據要素價值,支撐自然資源管理,連續兩年開展耕地季度衛片監測,支持全省穩妥有序推進耕地恢復整改,為耕地“三連增”奠定堅實基礎?;趯嵕叭S建立重大項目選址決策支持系統,提高重大基礎設施選址選線質量和效率。開展“多碼融合”試點,讓每一塊耕地都有“身份證”,實現不動產登記“一碼貫通”。構建實景三維“一張圖”,在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服務沿黃水資源配置、防汛救災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建成涵蓋27個場景的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監管系統。
  堅持底線思維,積極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嚴守測繪地理信息安全底線,提升安全防控能力,加強保密、質量、測繪資質、安全生產等監管,組織安全檢查、網絡安全攻防演練,基本實現涉密測繪成果可信分發、可控使用、過程溯源。提升公眾版測繪成果應用水平,開通標準地圖服務系統,發布標準地圖5500余幅。建立季度通報和整改銷號制度,對全省1700多家網站地圖進行實時監控。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
  以“長牙齒”硬措施加強自然資源督察執法

  2023年,湖南自然資源督察執法堅持高點定位、高位推動、高標要求、高頻調度、高效落實,加強國省督察聯動、督察執法聯動、監督監管聯動、重點行業聯動、督察審批聯動,促進問題全核實、任務全交辦、整改全到位、責任全追究、工作全保障,推動自然資源督察執法“長牙齒”。
  堅持“五高”強責任。一是高點定位。湖南省政府每年將自然資源督察納入年度督查狠抓整改,形成了省委授權、人大立法賦權、政府推動落實的自然資源大督察格局。二是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督察執法整改情況納入全省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考核、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考核重要內容。三是高標要求。全面對標法律法規和國家自然資源督察相關要求,嚴格省級審核把關。四是高頻調度。實施周調度、月通報、季排名、年考核,強化日常督察,推進問題整改。五是高效落實。針對督察執法發現問題,注重從源頭疏通,預防違法,出臺服務高質量發展36條措施。
  堅持“五全”強監管。一是強化技術支撐,確保問題全核實。構建集衛星遙感、鐵塔視頻、地面調查、網絡集成等多元技術的“天空地網”綜合監測體系,開通“鐵塔哨兵”,推行“圖斑快遞”。二是科學統籌安排,落實任務全交辦。聚焦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非法采礦等重點問題,近兩年共向市縣政府和省直行業部門交辦3.41萬個問題任務,做到問題精準、任務清晰、責任明確。三是開展“雙零”行動,推動整改全到位。全面開展土地礦產違法“存量問題全清零、新增問題零容忍”的“雙零”行動,對歷史存量問題分類整改,限期消除違法狀態;對新增問題堅決嚴查。四是突出典型問題,力爭責任全追究。對違法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案件和重點單位專項督辦,啟動約談,嚴格問責,將國家督察反饋的150個典型問題線索全部移送省紀委監委。五是夯實基層基礎,強化工作全保障。聯合省委編辦印發《關于推進基層自然資源行政執法改革的通知》,推動縣級“局隊合一”執法體制改革。省級建立由省自然資源總督察召集,紀檢監察、法規、督察執法和業務處室(局)參與的重大問題聯合會審制度,開展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堅持“五聯動”強機制。一是國省督察聯動。推動國家自然資源督察與省級督察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國家督察問題線索統一平臺下發,整改情況經省級審核后統一推送。二是督察執法聯動。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推行督察執法一體化運行,按照市州劃分責任片區,形成督察辦和執法局牽頭、4個督察執法處室局緊密配合、協同推進的良好機制。三是監督監管聯動。強化與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協作聯動,與公檢法等建立自然資源領域督察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四是重點行業聯動。建立與農業農村、交通、水利等重點行業的季度聯席會議制度,限期牽頭整改,規范行業管理。五是督察審批聯動。推動審批、監督、執法、督察全流程貫通聯動,將督察執法情況與用地審批、礦業審批、園區建設等掛鉤,對存在典型問題且整改不力的地區暫停審批,倒逼地方黨委和政府壓實責任、推動整改、規范管理、促進發展。(中國自然資源報)